当前我市大面积栽培的西甜瓜已经移栽,越冬栽培的青椒正进入结果盛期,春季露地栽培的茄果、豆类、叶菜等蔬菜正在育苗。春季瓜菜品种多,栽培方式多,生育进程不一。春季气温逐步回升,光照日渐充足,但也容易出现异常天气,瓜菜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时期,各地要针对早春气候变化,因地因苗制宜,重点抓好“六防”措施。
1、防倒春寒
春季温度升高,万物复苏,但时常也会出现“倒春寒”,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,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在 “倒春寒”、大风等天气到来之前,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。
大棚蔬菜要提前检查设施,及时修补破损的棚膜,搞好维修加固,防止大风损坏薄膜,避免冷风直接吹入棚内,以免损伤秧苗。“倒春寒”来临前应加强低温锻炼,适当增加大棚通风量,提高瓜菜抗寒能力,适应低温环境。寒流来临时,要密闭大棚,育苗棚可采用电热线加温保苗,生产棚要增加覆盖,有条件的可采用加温设备临时加温,以提高棚内温度,防止冻害。
露地蔬菜可在“倒春寒”来临前几天进行松土,可以较好地吸收和存贮太阳热能,有效缓解冻害。也可在“倒春寒”来临前适时适量浇水。还可利用薄膜、遮阳网覆盖,起到保温防冻效果。
2、防春季连阴雨
进入3月份以后,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,光照不足,影响光合作用,导致有机营养积累下降,植株叶片发黄;气温偏低,生长量下降;低洼地块,容易积水受渍,影响根系发育;设施栽培的瓜菜,棚内湿度增加,易诱发细菌性病害。各地要针对连阴雨发生情况,提前疏通水系,及时排水降渍;下雨期间密闭大棚,防止棚内进水;利用雨隙,适当通风,降低棚内湿度。
3、防温湿度调控不当
早春日夜温差变幅较大,晴好天气的白天,要适当提前通风降湿,把最高温度控制在25-30℃。防止陡揭棚膜形成生理失水或通风不及时造成高温灼伤,下午适当提前关棚,保证暖棚过夜,减少夜间温度降幅,夜间棚温争取保持在15℃以上,防止出现冷僵苗。阴天白天也要适当通风换气,最好在中午前后进行,起到降低大棚湿度、补充二氧化碳的作用,以防病害发生。
4、防脱力落黄
如果出现缺肥导致落黄趋势,要及时补充肥水,有滴灌条件的,要选用高效冲施肥,如宝力丰、贝乐佳等兑适量水,利用管道滴灌。也可将预先兑好的肥水,用追肥器追施。也可选用高效复合肥或速效氮肥,结合浇水,开塘追施。要针对基肥施用情况和作物生长需求,及时补充微肥,大力推广磷酸二氢钾、钙宝、果蔬钙肥、荷皇液钙、海绿素、百施佳等经过试验示范的高效叶面肥,可结合防病10天左右喷施1次。追肥要掌握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,避免一次性过多施用化肥造成浪费,或浓度过高造成烧根现象。
5、防止激素浓度使用不当
激素浓度使用过高常会影响植株花芽分化,造成叶片皱缩、畸形,生长受阻,出现畸形果,当前番茄的桃形果和黄瓜大头瓜,大都是菜农没有把蘸花或点花药浓度降低所致。温度升高后,对蔬菜进行点花或蘸花时,点花药浓度要随之降低,要遵循高温时使用激素浓度底限的原则使用。发现瓜菜激素中毒后,可喷用芸薹素内酯或核苷酸400倍液进行缓解。
6、防病治虫
进入3月份后,大棚内病虫害将普遍发生。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,以控制病虫害发生蔓延。
(1)病害防治。黄瓜、西葫芦、西红柿的灰霉病,可用40%嘧霉胺悬浮剂600倍,或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,或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0-700倍液喷雾防治;西红柿晚疫病可用10%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倍,或68%精甲霜•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,72% 霜脲•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防治;茄果类的黄萎病、青枯病、枯萎病、溃疡病,可用10%中生•寡糖素可湿性粉剂1600-2000倍液或100亿个/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-250克/亩对水灌根防治,或3%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喷雾;霜霉病10%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倍,或68%精甲霜•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,72% 霜脲•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防治,连续2~3次。
(2)虫害防治。烟粉虱、蚜虫,可用10%溴氰虫酰胺悬乳剂800倍液,或1.5%苦参碱可溶液剂%1000倍液喷雾防治;斑潜蝇可用1%阿维菌素水乳剂400-500倍液,或10%灭蝇胺悬浮剂400-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(3)由于防病虫药剂登记防治对象不一,农户尽量选择登记过该作物和病虫的药剂。对作物和病虫没有登记药剂的,尽量使用以前用过的安全药剂,或使用前先进行试喷,证实安全性后再使用。
|